指紋識別、臉部識別和語音真的安全嗎?
臉部識別在今年的315晚會上被曝光,其實這種技術并不是很成熟,但卻普遍的成為了公司考勤,應用軟件等等各種智能終端上,尤其是智能手機領域
最新研發的智能手機都在說生物識別的安全性,但是不管是指紋、語音、面部識別這些技術都承諾客戶安全,可實際上這些生物識別技術從來都沒有安全過。每個人的手機里蘊含這很多重要信息,短信,電子郵件,手機銀行應用,如果被不法分子盜取,后果將會很嚴重。
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通訊大會中,老牌代碼安全審計機構NCC Group就向外界展示了它如何輕易破解最新款Android手機的這些安全功能,AI世代編譯整理了相關內容。NCC Group研究總監馬特·劉易斯掃描了某人的指紋,然后就把它印在聚乙烯醇環保膠(PVA glue)當中,用這個磨具,竟然騙過了所有的指紋掃描儀。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犯罪分子獲得用戶指紋的最佳方式就是給智能手機的玻璃主屏拍一張照片,因為用戶每天都會在屏幕上留下數十個清晰可見的指紋。
劉易斯還展示了通過原始圖片3D打印某人的臉部面具,同樣也能欺騙面部識別系統。“我們用的只是一個相對簡單的技術。首先從Facebook個人主頁上截取一張2D照片,把它發送給一家3D打印面具公司,花費200美元把它制作出來,”他說。語音識別是生物識別按群系統中最不安全的方式,通過錄制人們的聲音并輕易的拼湊在一起,然后反復播放用戶在智能手機上設置的“通行短語”即可。劉易斯的展示顯示,即便是在喧囂的世界移動大會活動中,錄制的他的聲音也能夠騙過一款最新的Android智能手機。
那么生物識別技術真的什么都不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日本最新研發的手背靜脈識別技術,采取人體手背靜脈圖像,由于靜脈存在于人體內部,不易被復制,具有唯一性,不會遺忘,,該技術的準確率可以高達百分之99.9,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日本靜脈識別技術,一定會在各個領域得以應用。